2020年校十佳辅导员—王文婧

时间: 2021年09月15日 10:57  作者:   点击:

姓 名:王文婧

性 别:女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推荐单位:数学与统计学院


正其心,修其身,冰心玉壶润桃李

王文婧,女,汉族,中共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讲师,硕士,2017年9月,留校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专职辅导员。2018年5月,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工作3年来,共带学生540余人。

一、体教融合育其健康体魄

2020年初,随着疫情的到来,再次印证了健康的体魄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治疫不如防疫,除了切断传播途径外,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减少疾病所带来的恐惧。作为数学与统计学院的辅导员,她早已在多年运动员生涯中总结出了这一道理,并在日常工作中将之融入其中。探索出了一条体教融合的教育思路。目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她深信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1、正视作用,达成共识

在教育体系中,体育的作用正越来越受重视。从家长到学校,正逐渐形成一种共识:体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校园里的体育课程、升学过程中的体育考试等教学方式和考核标准的比例正逐渐提高。在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和委员就体育课程、体育考试建言献策。其中,百余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全面提高体育权重,将体育科目纳入中、高考考试科目范围,并设计与语文、数学等主科同等分数,激发学生、家长、学校内生动力。同时,保证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中有合理的比例用于体育支出,用于提升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

之前,我国教育理念一直更重视文化课学习、相对轻视体育——中国教育中常年存在的“偏科”倾向导致的青少年体质问题,近年来引发更多关注和反思。各省区市青少年的体质监测显示,孩子中“小胖墩”“豆芽菜”仍然很多,近视率和肥胖率居高不下,青少年体质状况不容乐观,这一切都呼唤全社会正视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专业的体育教育应当提早启动,“关口”前移到学龄前儿童,帮助和提高孩子的身体发育、协调能力、智力发育。她建议规范完善幼儿体育内容标准和教学大纲,积极开发各类符合幼儿生长发育特点的运动项目,营造幼儿体育教育环境氛围。

2、科学施教,强身强心

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身为运动员出身的她,具有多年的训练经验和比赛经验,深知将体育融入教育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的训练计划。

在训练前,她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应对繁忙的日常工作外积极备课。与我校体育部及过去的教练员等有经验的教师沟通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讨论教学方法,做到紧跟时代潮流摒弃过时训练方式。与队长和其他同学商议训练计划制定教案,详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安全隐患等并针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设置相应趣味运动。把自己当作一名体育老师来引导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

在训练过程中,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的课程步骤实施。从常规导入开始,让学生在听懂理论后充分参与实践,最后学生评价放松畅所欲言,根据实际效果对训练方式进行调整。每个阶段都有详细的学习内容,对活动时间和活动次数也有科学的把控,并作出合理的饮食指导。使学生在一定训练周期后明显感觉到身体素质有所增强。学生在基础代谢提高以后会明显感觉到上课时精神抖擞,抵抗力有所提升,繁重的学业压力也能更加轻松应对。

在训练结束后,她会根据学生所选的不同体育项目类型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以此测验训练结果。对于不想参加或不愿意参加的同学循循善诱加以引导,给予取得进步的学生象征性奖励,当学生真正感觉到体教结合带来的益处后会口碑相传,形成良好的氛围,更加方便后续工作的展开。

现如今,在学院已有的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羽毛球队,长跑队内部成立了学习帮扶小组,高年级带低年级,研究生带本科生。促进学风,培养团结拼搏精神。

3、体风学风,互助互进

以体风凝聚学风,以学风带动体风。拥有体育精神的人确实在面对社会的挑战和工作压力的时候,更能很好的进入状态,摆脱消极。“勇攀高峰”这个词用来形容体育精神是最贴切的。“勇”这个字代表着有愿望有动力去战胜自然和突破自身的极限,代表着勇气。不爱运动的人其实就是在这个字上缺乏了自信。“攀”是完成挑战自我、探索自然这个过程的动作。高峰代表人类对自然、自身、科学和文化的未知。同时,勇攀高峰这个词也确实集中表达了一个人在精神层面上由内而外的一种进取精神。这个过程,看似是体育运动能力的进步,其实,更是伴随着内心自信的成长。无论对成年人还是青少年而言,都是不能或缺的人生一课。所以说,体育精神更是一种正向的思维方式:看到花园里的种子破土而出,我们会莫名的快乐;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我们有莫名的喜悦。当学生具备了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以后,大家在学习上也会共同朝着更高的目标一起努力。

她所带的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中,有很多参加了“互联网+”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江苏省大学生数学竞赛等学科竞赛,她不仅鼓励学生多参赛,更是精心指导参赛队伍。在2020年,由她所指导的学院“互联网+”团队获得了今年的省二等奖,其他各类省级学科竞赛,在运动队中的获奖比例高达47.53%人次。在学院的足球队、篮球队、羽毛球队、长跑队等内部成立学习帮扶小组,用体育竞技来磨练意志,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无论在体育竞赛中还是在人生规划中,均取得不俗成绩:在2020年校篮球联赛中,院男篮、女篮队均获得亚军的好成绩,学院长跑队在校马拉松比赛中获得团体第三的好成绩。今年男子篮球队有毕业生6人,考上硕士研究生4人,1人继续攻读博士后,深造率83.33%,女子篮球队有毕业生1人,考上硕士研究生1人,深造率100%。因为热爱所以努力,因为团队才有动力,化体教融合,必须改变体育只是跑跑跳跳或者简单地做些运动的观念,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奥林匹克精神,尝成败、知荣辱、守规则,通过潜移默化达到立德

二、春风化雨筑其心灵港湾

她认为一切学生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如果因循守旧老一套,缺乏亲和力与针对性,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就很难取得实效。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只有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不断增强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才能使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她除了王老师这个身份,很多时候还是学生们的大姐姐,细致入微的开展学生思想工作。

1、急人所急,想人所想

她常说:“一名学生是我工作的几百分之一,学校的几万分之一,却是一个家庭的百分之百。”尽力帮助每一个学生解决困难时她默默许下的承诺。她所带的女学生中有一名抑郁症患者,靠服用大量药物来保持镇定和稳定睡眠,这导致心脏的超负荷,体力比常人要差些。得知这些事后,她没有将学生推给心理医生,而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照料。因药物副作用导致日夜颠倒,担心学生饮食不规律,她会在午饭期间叫上学生一起吃饭,并且经常带亲手制作的点心给学生;遇到情绪起伏较大的事情时,与之聊天舒缓心情,晚上11点以后的时间始终为她预留;正逢毕业季,帮助做就业指导规划,通过修改简历和教授面试技巧,使其顺利找到实习岗位。她从不会对有心理异常的学生产生偏见,始终理解并包容他们的苦楚,通过自身正能量的行为去感染他们。抽屉里学生送的厚厚的明信片,桌面上盛开的花束,这些都是她的“财富”,是她与学生许下的约定,走向未来灿烂人生的约定。

2、德育为先,润物无声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她始终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学生思想教育中。她始终深怀爱生之心,恪守为师之道,善谋导航之策,多做利生之事。她说:“学生就是自己的弟弟妹妹,就是自己的同胞手足,身份的转变使得‘工作’自然而然变成了自己的‘本分’,而出于本分所做的事,便也不足为谈了。”这份平常心将伴随着她继续在辅导员事业上默默耕耘静待花开。作为一名辅导员,她一直认为以心灵浇灌心灵,以尊重赢得尊重,才是具有人格魅力的道德教育。她不只是关心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多的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只有真正理解他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从而导向他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在被关爱和理解的温暖中得到教育。在今年11月,一名曾经她带过的学生因成绩问题留级,最后选择去当兵,但部队森严的规矩和大强度的训练使他打起了“退堂鼓”。虽然已经不是她的学生了,但出于本心,在得知这件事后,在一个中午午休时间,她拨打了学生的电话,电话另一头是武汉部队门外焦急的父母、辅导员和教官,远隔千里听到熟悉声音的一瞬间,眼泪差点决堤,但是她努力调整状态,从他的优点出发,肯定其近阶段在部队表现,强调契约精神和担当意识。通过一个小时的思想工作,终于成功使其答应继续训练,并在之后的时间里,每次到部队发手机,该生都会给她发微信,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她在平时把爱融入于繁杂的工作中,这是一位平凡的辅导员对国家、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她深切的希望通过自己和无数默默奉献的老师们能够将学生培养成国之栋梁,为教育事业和国家尽一份微薄之力。在她的带领下,学生丰富了业余生活,增强了体质,同时在活动中,促进了同学间的友好合作,为学生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她会为这份崇高的事业不断奋斗。

三、获奖情况

1、2018年大学生志愿服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2、2018年获南京信息过程大学“优秀辅导员”称号;

3、2019年学生资助诚信视频演讲比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4、2019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月的心理微电影大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5、2020年获得校“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6、2020年指导获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