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英才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风采 > 青年英才 > 正文

胡建林: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时间: 2021年09月09日 14:41  作者:   点击:

2015年,34岁的胡建林来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短短几年内,初出茅庐的他成为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专家,发表论文100余篇;他研发的数值模式应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实践,助力江苏省和南京市大气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他组织成立REACH研究团队,不仅科研产出率高,还营造了“快乐科研”的浓厚氛围,是同学们眼中妥妥的“宝藏老师”。

近日,胡建林又入选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优秀教师)表彰名单。该奖项五年评选一次,今年全省高校仅有30人入选。

图片研究大气污染成因,保护公众健康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1998年,胡建林来到北京大学求学,读大气环境专业。“大气环境与生活密切相关,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保护公众健康,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后来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十年,胡建林读博、做博士后,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去探索。

学成归国后,胡建林开始对我国大气污染的成因与健康效应进行研究。他积极与国内外研究团队合作,在源导向空气质量模型的开发及对我国空气质量的模拟验证与应用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之后,胡建林带领团队在大气污染健康暴露评估的模拟研究方面又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多种排放清单的集成预报方法,可有效降低模型暴露评估误差。这项研究是我国首次在该领域的集成预报成果。

研究大气污染,不得不与有机气溶胶打交道。有机气溶胶是PM2.5的重要组成成分,这其中,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占有很大比重。近年来,胡建林课题组与国内外研究人员合作,对中国部分地区SOA浓度和时空分布进行了模拟,阐明了由天然生物质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SOA有重要作用。这项研究的相关发现在我国也是首次。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胡建林始终秉承的理念。近年来,他参与上海进口博览会空气质量保障、生态环境部夏季臭氧帮扶工作;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科普工作,代表学校参加“进中学宣讲”“新疆小学生夏令营”等活动;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参与编写《中国大气臭氧污染防治蓝皮书》。今年4月,胡建林又被聘为南京市生态环境局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大气污染防治特聘专家,同时担任省重点培育智库“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专家,参与撰写有关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决策咨询报告,其中对城市氨气排放及其影响的阐述受到了省主要领导的重视和相关批示。“氨的排放目前在国内研究不多,但超标排放确实影响大气环境,我们科研人员应该发出声来,让政府部门更加关注这个问题。”胡建林说。

 

“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把研究传承下去”

“做科研只是一部分,更大的一部分是培养人才,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传承下去。”在胡建林心中,环境问题是一个永续发展的问题,尽管有繁重的科研工作,他也始终坚持站在教学的第一线。

他组织成立大气污染REACH研究团队,“REACH≠Research,科研不是REACH的唯一,科研只是途径,成长才是目标。”胡建林努力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科研环境,培养学生担当奋发、努力成才的进取心,REACH已经成为校内有口皆碑的课题组。目前,REACH团队已经从成立时的四人增加到二十余人。

作为REACH的导师,胡建林是团队的主心骨。“每两个星期开一次组会,不开会的一周会找他们单独聊一聊。学生的性格都不一样,交流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胡建林说,在REACH团队,每个成员至少要刊发一篇高质量SCI论文,只要学生有想法,都鼓励学生继续研究,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胡建林对学生有着很高的期望,但也懂得帮助学生找到兴趣点。“一开始我不会直接给定他们课题,而是让他们多涉猎各方面的文献和资料。我希望大家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才能感受到科研的快乐。”

18857

(左一为胡建林)

胡建林还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他擅长以风趣幽默的形式授课,学术性再强的知识点都能通俗生动起来。他指导的学生中,2人荣获国家奖学金、4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1人获得省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10余人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科研与教学,常常被认为难以平衡。胡建林有着自己的思考:“大学老师有多重角色,既是教育工作者,也是科研工作者。我认为老师首先是教育工作者,所以我更愿意花时间和学生们在一起。”

既是课堂老师,也是人生导师

胡建林酷爱马拉松,“马拉松每年会跑个十来次吧,很能锻炼人的毅力和耐力。”胡建林说,REACH团队也深受他的影响,经常一起报名参加马拉松,团队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定要跑一次马拉松方可毕业”。周末,胡建林也会教大家打羽毛球,带学生们一起爬山。

 

打开大气污染REACH研究组的微信公众号,你会发现这里不只有学术成果,更充满了他们精彩生活的轨迹:参加交流会、文献阅读、团队成员发表的论文、春游记、马拉松记录、环太湖骑行等活动精彩纷呈,这里不仅有一丝不苟的科研人,也有一群懂生活、会生活的年轻人。

“胡老师是个很有活力的人,做科研严肃认真,玩的时候又特别潇洒。他对自己严格自律,对学生指导尽心尽责,他一直是我们的榜样。”研究生一年级的毛鉴炯说,特别是一次次集体活动后,感觉团队凝聚力越来越强。

为师六年,胡建林感叹:“当老师是件很幸福的事。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能学习到很多新东西、新事物、新思想。在他们的成长中,自己如果能给他们留下一点点影响,就会非常有成就感。”

(本文来自学校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