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校十佳辅导员—张潇潇​

时间: 2021年09月15日 14:39  作者:   点击:

姓 名:张潇潇

性 别:女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推荐单位:文学院


“明德”铸魂育新人 情暖“四度”做文“张”

一、个人简历

张潇潇,女,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7月出生。2012年起从事辅导员工作,先后担任大气科学学院、文学院辅导员,累计辅导过4届、8个专业,总计2000余名本硕学生。现任文学院辅导员兼团委书记,中文系学生党支部书记。

二、工作事迹

她连续担任辅导员9年,学生群体从90后到00后,学生类别从理科到文科。她一直用心、用情、用智慧在工作,是既能“务实”又会“求新”的知心姐姐。

她带过的毕业班,高质量就业率达到99.8%,考研率高达58%,毕业前年级学生获奖2000余项,平均每名学生6项。

她提议开展“文化+”工程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并主推“明德文化讲堂”,面向校内、社会至国际累计开展20余场中华文化系列讲座,传播文化自信。

九年的时光,张潇潇将辅导员工作当作一门学问,受生涯规划课程中的“生涯四度”的启发,独创了自己的学生思政“四度”工作法,即有温度、有高度、有厚度、有广度。

1、投入“一份真情”的温度,诠释对学生百分之百的爱。

“爱如春雨,润物无声。” 张老师心中,学生是第一位的,她亦认为教育的真谛是真诚而无私地关爱每一位学生。每当有学生生病,医院床前总有她忙碌的身影;作为学院资助工作负责老师,经常关心贫困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情况,为他们联系勤工俭学岗位。她撰写过“头雁领航”学困生帮扶计划实施方案,给学困生“一对一”联系学伴。为了在班级营造良好学风,她组织学生举办“班训揭幕仪式”。她结合生涯目标规划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点点滴滴的收获。

疫情期间,她面向湖北和海外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地区学生,开展了线上慰问会。2020年春节后,受疫情影响学校开学时间延后,先后有2名家在外地的心理困难学生的药吃完了,当地开不到同类药品,家长着急地给张老师打电话。张老师不顾自身安危,2次裹得严严实实前往南京脑科医院帮学生“云复诊”后,将药品及时寄送到学生家中,那是疫情期间除菜场之外,她踏足最远的地方。

张潇潇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位特殊的学生,因5岁时患幼儿类风湿关节炎,身体大小关节多数融合变形,手掌无法握持,一直由母亲陪读,每天推着轮椅接送上下课,生活很难自理。该生入学前,张老师得知了她的情况,主动关心学生和家长,协助申请校外住宿,联系房源。刮风下雨时,考虑该生母亲推着轮椅从文德楼到人才公寓往返路途较长,张潇潇会在下班后开车接送。发现学生有网络写文爱好后,推荐她加入了学院新媒体中心,发挥自身特长融入学院大家庭;帮助她对接其他存在同样困扰的外校学生,鼓励她们相互慰藉、共同成长。这位学生目前已经大三,在张老师的鼓励下,她准备克服自身困难,尝试考研,继续深造。

2、搭建“两座桥梁”的厚度,在“学”“研”中提升服务学生能力。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职业化、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张潇潇严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自觉加强“学习”和积极开展“研究”作为两座桥梁,贯穿于“育人”的学生工作和“育己”的辅导员培养之间。她先后考取了职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并获得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GCDF)、SIYB讲师等资格认证。2015年,她指导学生创业团队参加首届南京市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获南京市二等奖,我校获优秀组织单位。近3年带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项,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比赛获校级奖项6项。

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强化对工作的总结和思考力度。2014年,结合气象类特色学科的学生就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主持课题课题《气象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研究》,创造性提出就业“双百理念”并申报精品项目“以“54321”工程为抓手,合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将“班级目标管理”和就业长效机制构建的“双百”理念加“五化服务”贯穿于学生培养中。2018年结合团学工作,主持团省委课题《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路径研究》。参加工作以来,共主持和参与校级及以上课题十余项,并较好地完成了研究任务,发表《新媒体时代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党建+课程思政”构建文化育人模式研究》等11篇学术论文。

3、创新“三位一体的广度,“团”聚青春助力成长。

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新时代中国青年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张老师以“文化+”“语言+”为核心,以专业学习为基石,夯实学生“勤学”之能;以文化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修德”之诚;以社会实践为外延,拓展学生“笃实”之志。

为更好地发挥网络思政教育力量,张老师利用学院微信公众号“信大文斋”平台,结合专业特色推出“译路有你”和“三言良语”两个文学院品牌栏目,总计审送稿件316篇。疫情期间发布“疫情下的正能量”志愿者系列报道,选树学院14位志愿者作为宣传典型;对接中文专业教师发布《致全校学子“阅读经典”倡议书》、开展“战疫”寒假征文比赛。同时,“译路有你”栏目持续以中、英、日三语种分享疫情主题知识。为了让学生疫情期间适应在线教学,她举办了“‘青春战疫’宅家也要更努力”线上打卡活动,展示交流学生宅家期间学习打卡和生活习惯培养情况。专业基础技能与思想正能量相携相生,培育学生厚朴阳光,明理善达的精神气质。

“公益”是团学工作的“接力棒”,引导青年学子在参与“劳育”的过程中学会感恩、勇于担当。张老师积极搭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整合学院资源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于社会,学院志愿者参与了诸如世界滑板锦标赛翻译志愿服务等大型地方赛会。疫情期间志愿者们协助自己所在社区、支教的山区和借调交流单位做好防控,配合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做好社区防疫知识宣传、返乡人员排查等工作。2020年10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期间,文学院志愿者对接江北盘城街道,在学校周边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楼道清理等志愿服务,2名学生获评盘城街道优秀志愿者。她组织团队前往武汉开展了主题为“聚焦军运盛会,感知厚重武汉”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2019年 “马首回归”的热点,进行“大英博物馆”文物溯源实践活动。用实践体现思想,用思想引领未来。自她2018年担任文学院团委书记以来,院团委连续两年获校“五四红旗团委”,院研究生会连续两年获校“优秀研究生分会”。

4、围绕“四个自信”的高度,“明德”铸魂培育时代新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张潇潇老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5年面向气象类学生,她作为党建创新项目“先锋气象站”的创建人之一,积极发挥榜样力量朋辈引领作用,将党员的培养与学生干部的培养紧密结合,让党性教育培养贯穿于学生管理工作各个环节。2020年面向文学专业学子,她将四史教育融入“微党课”,打造教工支部作为学生支部党建指导员,学生支委担任中文系团建指导员“三位一体”的党团共建格局,以党建引领深化专业教师在学生育人成才中的作用。带头实施学生当团支部“一支部一品牌”建设方案,举办了文学院2020年入党启蒙教育暨一支部一品牌启动仪式,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定理想信念的新一代文院人。

习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道:“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张老师挖掘学院外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教师资源,面向全校师生、共建单位、国际教育学院和巴哈马孔子学院开展“明德文化讲堂”系列讲座二十余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融。结合新冠疫情主题,开展了《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古文字中的“抗疫史”》等线上讲座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抗疫元素、疫情中体现的中日文化渊源、汉字中有关瘟疫疾病的的字形、字义与语源等内容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战疫信心。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拥钗护黛红楼梦,怜花惜草大观园》《唐宋词中的人生境界》等传统文化讲座,解说《红楼梦》等古典文学名著,开设文学作品与名著赏析讲座;面向学院学生当前求职需要,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等专业技能讲座;面向来华留学生和孔子学院量身定制课程,开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古琴艺术中的呈现》等讲座,增强其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做好文化输出,传播文化自信。

“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张潇潇的点滴付出,换来了学生的不负韶华。2013届毕业生邓卓雅担任甘肃省最年轻气象台台长,2017届毕业生黄垭飞获评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负责文学院学生双创工作以来,学生参赛获奖率从17%显著提升到40%。目前所带244名学生在LASCAT翻译大赛、笹川杯日语作文大赛、全国口译大赛等多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达到80%以上。先后获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金奖十余项;江苏省高校日语演讲大赛特等奖;第七届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二等奖;第三届日与国际翻译大赛三等奖;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奖2项,省级奖5项,实现跨学科竞赛的突破。所带班级体曾获8个校级先进班集体,3个省级先进班集体。

徐川曾在《做一名让学生终生难忘的陪伴者》中写道:“九年时间,不长也不短,刚好够一段感情发生,刚好让我明确心中所爱。”

九载日日夜夜,张潇潇将关爱学生的温度、完善自我的厚度、创新工作的广度、立德树人的高度融为一体,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辅导员工作的“多维度”精彩;九载寒来暑往,一名在校园中默默耕耘的普通“园丁”,温暖过2000多名学生的心。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在从事辅导员这份平凡但体现巨大人生价值的工作的9年之中,张潇潇牺牲了不少陪伴家人的时间,却收获了充实;学生“责备”她经常为他们“操碎了心”,她也收获了与学生们浓浓的师生情谊;毕业晚会上的拥抱与泪水,毕业多年的学生将她视为大姐,结婚生子都要“汇报”一声……这些都让她更加热爱学生工作,也坚定地继续和学生们一路同行。如果说逐年增长的白发见证了她的责任和奉献,那么在未来的工作中,她将继续以勤恳和执着,书写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片丹心。

三、获奖情况

2013年、2017年两次获评校优秀辅导员;2014年获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书法纂刻优秀指导教师;2015年获南京市首届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9年获“创响江苏”创业培训讲师大赛南京市选拔赛课程设计作品赛三等奖;校就创业课程指导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等几十项荣誉称号。